从国外超细重钙现状看中国重钙行业的发展方向
原文网址 尊重原创!如需转载,请联系安米微纳团队service@anypowder.com
碳酸钙是一种重要的无机化工产品,作为一种填充剂,它被广泛应用于橡胶、涂料、造纸、塑料、牙膏、食品、医药、饲料等工业中,其原料主要来源于天然方解石、石灰石、大理石、白垩。常规的生产方法有干磨、湿磨及沉淀法三种。前两种是采用机械方法将矿石粉碎至一定细度,产品称重钙,此方法成本低廉,适用于质量纯、白度高的石灰石矿;后一种方法是将矿石煅烧、消化、碳化、过滤、干燥、筛分等工序处理,产品称轻钙,此方法可获得不同晶形、粒度的碳酸钙。
将重钙及轻钙进行活化处理后获得活性碳酸钙,其应用性能大大提高。
在国外,生产不同晶形的超细(活性)轻钙及超细超白、高纯、表面改性的重钙早已成为碳酸钙行业的主攻方向,其中重钙深加工产品的应用开发已成为重中之重,通常在发达国家重钙的消费需求为轻钙的14~18倍。
具有代表性的日本碳酸钙生产,在生产技术和新品种发展方面都处于国际领先地位。早在1914年,日本白石工业公司的白石恒二发明了“碳化″法生产轻质碳酸钙,1927年发明了“微细活性碳酸钙”的制法,以后又陆续研制出各种晶形、不同粘度、表面改性的产品,如今日本已有纺锤形、立方形、针形、球形、连锁形、无定形等超细碳酸钙产品及表面改性技术的新进展品种50余种,开发了脂肪酸、树脂酸、磺酸型或硫酸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、硅烷偶联剂、钛酸酯偶联剂等表面改性剂,使产品的应用性能及应用价值大大提高;与此同时,重钙的粉碎技术也有了新的进展。日本细川粉体工学研究所最近在干式粉碎系统研究成功平均粒径1微米以下的超微粒工业制造系统(UMP系统),可将30μ的原料粉碎成细度为0.7μ,比表面积为8.8m2/g的微细重钙,这对重钙深加工产品开发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。目前,重钙在日本的消费约600万t,主要用在塑料、橡胶中作功能填料,在造纸中作涂布剂。
我国对轻钙和重钙深加工产品的研究开发在80年代以后逐步受到了重视。据报导,上海碳酸钙厂研制了SG101、SG102、SG201、SG2024种不同规格的胶质碳酸钙,其中SG202胶质碳酸钙补强性能较好,超过日本同类产品“白艳华CC”。但由于起步较晚,仍然存在品种单一、档次低、产量小、消费结构不合理的问题,形成了普钙供大于求,而附加值高,市场需求增长较快的超细钙、活性钙却大量依靠进口的尴尬局面。据统计,全国大小轻钙企业近300家,总产量100万t/a,其中活性钙20万t/a,超细钙3万t/a,分别仅占总产量的20%、3%;如今重钙总产量已达到300万t/a,而微细重钙、微细活性重钙还不到10万t/a。另一方面,碳酸钙在填料上的应用仍以轻钙为主,与发达国家有很大的差距。